網站公告:
添加時間:2021-11-09 12:28:00
科技日報北京 (鮮亮 記者陳瑜)記者5日從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獲悉,該院冷坩堝玻璃固化試驗裝置首次實現72小時連續運行。這是我國冷坩堝玻璃固化技術第二階段研究的里程碑節點,將為冷坩堝玻璃固化冷臺架的建立以及技術工程應用奠定堅實基礎。所謂玻璃固化,是指將核廢料與玻璃添加劑混合,經高溫熔融,澆鑄成玻璃固化體的工藝,放射性元素在原子尺度內固化于玻璃體內,保證了其地質存貯的安全,被認為是完成**終處置前非常關鍵的環節。
目前玻璃固化有兩條技術路徑:熱堝法、冷堝法。冷坩堝玻璃固化的技術原理是,利用電源產生高頻電流,再通過感應線圈轉換成電磁流透入待加熱物料,形成渦流產生熱量,實現待處理物料的直接加熱熔融。
本次試驗共生產模擬高放廢液產品玻璃約1100公斤,澆鑄產品容器6罐,生產能力約為15公斤/小時,其中單次玻璃澆鑄能力可達35公斤/小時。
玻璃固化過程聽起來并不是太復雜,但不能忽略的是,玻璃固化裝置運行條件和要求極為特殊,工作環境不但具有放射性,而且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。所有操作特別是維護,必須能通過遠距離完成。正因如此,玻璃固化被認為是一項高精尖的復雜技術。目前世界上掌握玻璃固化技術的**并不多。
返回列表 |